云南大山包湿地的湿地面积和功能如何随季节变化?

景区介绍 作者:欧彩旅游网03-30 22:08

云南大山包湿地的湿地面积和功能如何随季节变化?

云南大山包湿地,位于云南的腹地,境内河流众多。其中,跳墩河向西流入牛栏江,大海子河则是大关河的源头之一,大崖洞沟汇入叉沟后西流,最终汇入鲁甸县的龙树大河。湿地分团磨布广泛,集中于跳墩河、大海子、勒力寨、秦家海子和燕麦地水库凳或缺等地,特别是跳墩河和大海子,它们拥有大面积的水体,湿地的范围随季节性水位变化而变化。

冬季,水位下降,浅水区面积扩大,为黑颈鹤提供了理想的夜宿场所。山坡上的小面积湿地,如泉眼发育的区域,面积从十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枣辩,是白天鹤类活动的热门区域。跳墩河水库是其中的一大亮点,集水面积达17.7平方公里,蓄水3.375平方公里,库容量1236万立方米。12月的下泄流量为0.2立方米/秒,7月则达到15.1立方米/秒,水深约6.5米,边缘的浅水区广阔,周边沼泽地丰富,是黑颈鹤冬季栖息的重要地之一。

大海子水库虽然面积较小,约3.5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2.5米,蓄水0.8平方公里,但由于水位低,浅水区和周边湿地面积广大,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集中于此。勒力寨和燕麦里水库虽然规模较小,但周边草甸为黑颈鹤提供了觅食的场所。

大山包湿地水质纯净,水温保持在6.0℃,pH值为8.2,无工业和农业污水污染,达到国家I类水标准。全年水深稳定在0.8至3米之间,永不干涸,水位变化不大。这样的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,特别是对黑颈鹤等珍稀鸟类来说,是不可多得的生态天堂。

扩展资料

云南大山包湿地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,皆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,位于云南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乡,湿地内珍惜物种较多,1994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,并在大山包乡政府内挂牌,设置了保护区管理所和公安派出所,2003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2005 年云南大山包湿地被列入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》 。

大山包的发展状况

1990年1月5日 经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,成立了县级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; 1994年3月31日 ,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,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。大山包是中国目前黑颈鹤越冬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,境内有大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沼泽湿地,成为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鹤的理想越冬栖息地。据有关资料,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,现仅存15种,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。全世界已知的5554只黑颈鹤中,在大山包栖息的种群有600多只,占国内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。黑颈鹤集中越冬栖息于大海子、跳墩河等地,高原地形开阔,山头浑圆,湿地低凹,尤其大海子湿地呈低凹的锅底形,相对高差50— 100m 。冬季水位下降,浅水区面积增加,是黑颈鹤良好的夜宿场所。每年的10月下旬至来年的4月初黑颈鹤在此栖息。据 2005年1月19日 调查观测到1131只,成年鹤862只,占总数76.2%;亚成年鹤及幼鹤269只,占总数的23.8%,结构表明是一支趋向兴旺的自然种群,每年在大山包越冬时间为176-202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