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朔作品?

旅游攻略 作者:admin07-20 18:47

一、杨朔作品?

杨朔的作品有:

《帕米尔高原的流脉》

《潼关之夜》

《风暴》

《血的军旗》

《望南山》

《红石山》

《北线》

《月黑夜》

《北黑线》

《美军是披着人皮的畜生》

《鸭绿江南北》

《锦绣山河》

《中国人民的脚步声》

《三千里江山》

《姚长庚一家人》

《万古青春》

《雪花飘飘》

《越赴越旺的烈火》

《铁骑兵》

《亚洲日出》

《洗兵马》(上卷)

《海市》

《大旗》

《东风第一枝》

《生命泉》

《杨朔散文选》

《杨朔短篇小说选》

《杨朔文集》

二、杨朔的作品?

山水吟

半雨半晴半暖时,一峰一水一囊诗。

搜寻总得千千句,难写桂林绝世姿。

诗词类别:写景抒情

来源:《八桂四百年诗词选》

这首诗是共和国成立后作者到桂林游览时所作。二首选一。

杨朔

杨朔(1913—1968),原名杨毓晋,山东蓬莱人。着名作家。曾参加抗美援朝斗争,小说《三千里江山》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。

三、杨朔简介急?

杨朔,男,1913年生, 山东蓬莱人。原名杨毓瑨,字莹叔,蓬莱城里人。现、当代著名作家、散文家。 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、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,代表作有《荔枝蜜》、《蓬莱仙境》、《雪浪花》等

四、杨朔散文赏析?

1.杨朔(1913年—1968年8月3日),男,是现代著名作家、散文家、小说家。原名杨毓瑨。山东蓬莱人。中共党员。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英文学校。

代表作品有《荔枝蜜》《樱花雨》《香山红叶》。

1968年8月3日逝世,享年55岁。

2.杨朔散文赏析

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,于托物寄情、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。他营造意境时,常在谋取“情”的新意上做文章,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,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。

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。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、内心;他的景物描写,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,也是创造意境,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。

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,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,但峰回路转之后,曲径通幽,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,而且结尾多寓意,耐人寻味。

杨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,象诗一般精确、凝炼、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,具有清新俊朗、婉转蕴藉的风格。

五、桂花赋杨朔?

不是桂花赋,是茶花赋。

《茶花赋》是散文作家杨朔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抒情散文。作者写的虽然是云南花事见闻,赞美的是茶花,抒发的却是作者的爱国激情。全文借绚丽多姿的茶花,喻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作品原文:

久在异国他乡,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。怀念极了,我也曾想:要能画一幅画儿,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,时刻挂在眼前,有多好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,求她画。她说:“这可是个难题,画什么呢?画点零山碎水,一人一物,都不行。再说,颜色也难调。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,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?”我想了想,也是,就搁下这桩心思。

今年二月,我从海外回来,一脚踏进昆明,心都醉了。我是北方人,论季节,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,水瘦山寒,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,来得快,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。

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。不到寺门,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,直渗进人的心肺。这是梅花,有红梅、白梅、绿梅,还有朱砂梅,一树一树的,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。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,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,那一片春色啊,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。

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。且请看那一树,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,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,那样红艳,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。这就是有名的茶花。不见茶花,你是不容易懂得“春深似海”这句诗的妙处的。

想看茶花,正是好时候。我游过华庭寺,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,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。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,不想在游历当中,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。听朋友说:“这不算稀奇。要是在大理,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。花期一到,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,那才美呢。”

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。茶花是美啊。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。是谁白天黑夜,积年累月,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,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,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?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。

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,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。翠湖的茶花多,开得也好,红彤彤的一大片,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。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,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,那叫雪狮子;这是蝶翅,那是大紫袍……名目花色多得很。后来他攀着一棵茶树的小干枝说:“这叫童子面,花期迟,刚打骨朵,开起来颜色深红,倒是最好看的。”

我就问:“古语说:看花容易栽花难——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?”

普之仁答道:“不很难,也不容易。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,水壤气候,事事都得细心。又怕风,又怕晒,最喜欢半阴半阳。顶讨厌的是虫子。有一种钻心虫,钻进一条去,花就死了。一年四季,不知得操多少心呢。”

我又问道:“一棵茶花活不长吧?”

普之仁说:“活的可长啦。华庭寺有棵松子鳞,是明朝的,五百多年了,一开花,能开一千多朵。”

我不觉噢了一声: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。

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,赶紧说:“你不信么?大理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,听老人讲,上千年了,开起花来,满树数不清数,都叫万朵茶。树干子那样粗,几个人都搂不过来。”说着他伸出两臂,做个搂抱的姿势。

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,那双手满是茧子,沾着新鲜的泥土。我又望着他的脸,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,不必多问他的身世,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。如果他离开你,走进人丛里去,立刻便消逝了,再也不容易寻到他——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。然而正是这样的人,整月整年,劳心劳力,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,美化我们的生活。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。

正在这时,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,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,甜蜜蜜地笑着,唧唧喳喳叫个不休。

我说:“童子面茶花开了。”

普之仁愣了愣,立时省悟过来,笑着说:“真的呢,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。”

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,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。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,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,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?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,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,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,为我画一幅画儿吧。

作者简介:

杨朔(1913年—1968年8月3日),男,是现代著名作家、散文家、小说家。原名杨毓瑨。山东蓬莱人。中共党员。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英文学校。

代表作品有《荔枝蜜》《樱花雨》《香山红叶》。

1968年8月3日逝世,享年55岁。

六、荔枝赋杨朔?

《荔枝蜜》作者杨朔(1913--1968) 山东蓬莱人。原名杨毓瑨,字莹叔,蓬莱城里人。当代散文名家杨朔的《荔枝蜜》也巧妙地运用了卒章显志,借物喻人这两种技法。文章开头,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,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。

继而,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,不觉动了情,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,便到蜂场去参观。

七、杨朔经典散文胶东

杨朔经典散文胶东

胶东地区的风光

胶东地区位于中国山东半岛的东部,是山东省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片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。胶东地区不仅有令人惊叹的海岸线,还有宜人的乡村风情和迷人的历史遗迹。无论你是追求自然之美还是文化之魅力,胶东地区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。

令人陶醉的海岸线

胶东地区拥有绵延数百公里的海岸线,其景色以其原始和壮观而闻名于世。在这里,你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岬角、奇特的岩石和广阔的海洋。不论是在日出时分还是日落时分,海岸线都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和景象。

有名的景点包括威海的刘公岛和日照的扬子津。刘公岛以其陡峭的悬崖和清澈的海水而著名,是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。而扬子津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村,保留着传统的渔民文化和建筑风格。

宜人的乡村风情

胶东地区的乡村风情同样令人陶醉。这里有大片的稻田、果园和农户,呈现出宜人的农村景象。漫步在乡间小道上,你可以感受到宁静和自然的氛围。

胶东地区还以其传统农民画而闻名。这些画作表现了当地的田园风光、农民生活和传统文化。参观当地的农民画村,你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这些艺术作品,并了解到背后的故事。

迷人的历史遗迹

胶东地区富有悠久的历史,这里保存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。最著名的包括青岛的崂山和烟台的八仙过海。

崂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,拥有壮丽的山脉和宏伟的寺庙。登山崂山,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景色,并感受到宗教的庄严氛围。

八仙过海则是一个有着丰富传说的石雕群。这些石雕形象生动,栩栩如生,描绘了八位传奇仙人的故事。参观八仙过海,你将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。

总结

胶东地区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而吸引着游客。不论你是来寻找自然之美,还是探索人文历史,胶东地区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。计划一次胶东之行,你将发现这片土地的魅力和独特之处。

八、杨朔散文的特点?

杨朔的散文是新中国的一曲颂歌。他善于“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,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,迅速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”。

他“拿散文当诗一样写”,努力追求“诗的意境”。

冰心曾称赞他的散文:“一清如水,朴素简洁,清新俊逸,遂使人低徊吟诵,不能去怀”。

追求诗的意境,尽情歌颂新中国是建国后杨朔散文的主要基调。

九、杨朔的著名小说?

杨朔的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、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,代表作品有《荔枝蜜》、《蓬莱仙境》、《雪浪花》、《樱花雨》、《香山红叶》、《泰山极顶》、《画山绣水》、《茶花赋》、《海市》、《铁骑兵》等

十、杨朔的故事原文?

杨朔《铁骑兵》课文原文

一过雁门关,气候显然不同了,重阳前后,天就飘起大雪来。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,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八路军骑兵冒着风雪,朝南转移,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。通过一条公路时,不想日本兵得到汉奸的报告,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,把队伍切断,打起机关枪来。

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。他们想冲过来,可是敌人火力太紧,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,离开大队,单独活动去了。

星群脱离轨道,一定要陨落,八路军掉队了,却能自动地打游击。班长是个矮汉子,左脸腮有一条刀伤,弯弯的,像是月牙。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,东冲西撞,想再追上大队。不巧敌人这时开始了秋冬“扫荡”,到处出动,他们只好朝北开去,接连十几天,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。

这天晚上,他们跑到二更天,跳出敌人的合击圈,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,班长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一片吵叫声,再仔细一听,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。

他们来到河边,星光底下,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,隔河有几点火光,像是村落。班长毫不迟疑,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,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。夜不十分冷,河水没冻,可是很急,而且越走越深,最后没到马肚子。

班长心里想:“这是什么河,好深!”就勒转马头,退到岸上,沿着河朝上走,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。上流的水更急,总过不去。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,跑到半夜,不见人家,最后爬上一个山头。在山顶上,他们全都惊住了。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,到处亮着电灯,好像星星。

班长的脸颊抽动着,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。嘴里骂道:“龟儿子!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?”总是敌人的地方。他灵机一动,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。这一下子不要紧,竟惹起城里的骚乱,步枪、机关枪、掷弹筒、过山炮,一时从城里响起来,乱放一顿。骑兵们却悄悄地退下山头,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。

鸡叫时,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村子,敲开庄户人家的门,不弄饭吃,也不要睡觉,开口先问:“老乡,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?”

农民热情地招呼他们说:“这是包头啊。围城就在那边山脚下……听听,炮响呢,不知日本鬼子又捣什么鬼?”

骑兵们都不觉呀了一声,紧接着又问:“那么前边是什么河?”老乡说:“是黄河,水才急呢,一根鹅毛掉下去,也会旋到水底下去。”

骑兵们一齐惊得瞪着眼,随后不觉大笑起来。

第二天,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,差一点把城攻破。城里的日本兵大半调到雁北进行“扫荡”去了,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,要捣毁他们的老巢,吓得急忙退回包头,“扫荡”便停止了。十天以后,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,寻到大队。